《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扰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出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对本书如是评价。
《百年孤独》以一个家庭为主线,时间跨度一百年,描写了一家人与孤独相关的种种经历。小说以奇幻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史。故事从家族创始人约瑟·阿肯提奥·布恩迪亚开始,他创立了马孔多小镇并带来了繁荣。随后是他的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他追求着黄金,但最终陷入了孤独和疯狂。接着是奥雷里亚诺的儿子何塞·阿尔卡迪奥,他成为了一位革命家,但最终被枪决。这一系列故事中充满了神奇、幻想和现实交织的元素,展现了马孔多小镇和布恩迪亚家族的丰富多彩的历史。
从何塞·布恩迪亚夫妇因为斗鸡的出走开始,马孔多小镇的上升期开始了。吉普赛人在这段时间频频来访,为马孔多带来了知识和宗教。何塞和奥雷里亚诺在接触新鲜的金属冶炼、天文观测知识时,都把这些铭刻进了一生的岁月里。在上校最后的日子里,不断溶化又熔铸的小金鱼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妙,像是蛋糕上的樱桃。对更多知识的渴望促使何塞向外面的世界投入更多 ...
《顾城的诗》———顾城1.远和近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微微的希望我和无数
不能孵化的卵石
垒在一起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没有别的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
3.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4.雨行云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5.小巷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嘉兴月河历史街区
6.规避穿过肃立的岩石
我
走向海岸
“你说吧
我懂全世界的语言”
海笑了
给我看
会游泳的鸟
会飞的鱼
会唱歌的沙滩
对那永恒的质疑
却不发一言
7.在夕光里在夕光里,
你把嘴紧紧抿起:
“只有一刻钟了”
就是说 现在上演悲剧。
“要相隔十年 百年!”
“相距千里 万里!”
忽然你顽皮地一笑,
暴露了真实的年纪。
“话忘了一句。”
“嗯 肯定忘了一句。”
我们始终没有想出
太阳却已悄悄安息。
8.摄阳光
在天上一闪
又被乌云埋掩
暴雨冲洗着
我灵魂的底片
9.雨后雨后
一片水的平原
一片沉寂
千百种虫翅不再振响 ...
《小小小小的火》———伍绮诗《小小小小的火》是华裔作家伍绮诗继《无声告白》后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伍绮诗构建了一个井然有序的乌托邦——西克尔高地。西克尔高地是一个信奉秩序、与人为善的社区,这里的价值观是相信周到的规划、人人真正平等。西克尔人追求的是一丝不苟、体面正派和完美主义。规划者的理念更加梦幻,他们想把西克尔高地打造成一处遗世独立之所,与其他鱼龙混杂的社区比起来,这里应当是肮脏浊世中纤尘不染的云上之巅。然而,世上并不存在铜墙铁壁的乌托邦,既然渔人能误入桃花源,那么意外自然就会瓦解西克尔高地。伪善理查德森一家是西克尔高地的典型代表。理查德森先生是辩护律师,理查德森太太是报社记者,夫妇俩的工作体面而高贵,为人优雅而正派。他们坐拥两套房子,有四个孩子,除了小女儿伊奇性格激进暴烈,其他三个孩子都完美继承了理查德森太太的中规中矩。
理查德森太太在西克尔高地生活了一辈子,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为他人着想。她的父母每年都会参与各种慈善募捐,因为作为精英阶层,他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为不太幸运的人出谋划策、提供帮助。于是,理查德森太太将家里闲置的一套房屋出租。她将租房这件事看作是自己的慈善之举,希 ...
《人间失格》———太宰治《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也是我一读再读,感慨无限的佳作。太宰治用平淡的口吻,纤细的语言,叙事着绝望的故事,在书中能看见太宰治的影子,也能看到生而为人,每个人的影子。
故事主要讲述了贵族出身大庭叶藏的故事,出卖肉体,女人,酒,毒品,叶藏讨好着他人,却没有办法去讨好自己,步步的堕落,最终丧失了生而为人的资格,仿佛一只人形的动物,只能不停的摇尾乞怜。
初读《人间失格》,会觉得作者有些矫情,叶藏也不够坚强,面对生活上困境不能去调整心态,带着惋惜,同情和怜悯,甚至是一点点鄙夷,与众多女人滥交,偷女人的衣物买酒,吸毒,从某个角度讲,叶藏就是社会的人渣。等心情平复,读《人间失格》就觉得明朗了,作者赤裸裸的揭穿了叶藏,也揭露着人性,每当颓废厌恶自己时,就好像看到绿色的疗养院里,叶藏临窗而坐,窗外阳光静谧,他在那里笑着:我也曾如此,但一切都会过去的。
这本书的重点永远不在于他有多“丧”或者被广为流传讨论的“丧”文学范本。而是赤裸、露骨、不留情面的对自己进行审判和解剖。解下一切面具、掩饰、虚伪。对自己照镜子,看见身上的污渍和肮脏泥巴,但却不能忘掉那双还明亮的眼睛。否则就会堕 ...
《第七天》———余华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在死后世界徘徊的七天。通过回忆他死之前的人和事,描写了一个官僚腐化、官民对立、贫富分化、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暴力执法、食品安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城市鼠族等等这些现象盛行的荒诞的世界。
但可悲的是,我们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竟然都默认了这部作品里面的这个无比荒诞、绝望的世界是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吻合的。
并且对于那些所谓的“荒诞”新闻事件竟然已经不觉得荒诞,而是见怪不怪。那些荒诞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都不约而同的去回避这个现实,活在那个自我美化的世界,有的人看这部作品时候会产生抗拒心理,也许只是因为这部作品把我们一直以来所刻意回避的现实,不加修饰得赤裸裸展示在你们面前,撕开那个美丽的外衣,把你们从那个“美化”的世界中拉回来。
文字摘抄“你的殓衣拖在地上,看上去像婚纱”
“我的悲伤还来不及出发,就已经到站下车。”
“美丽是女人的通行证,可是这张通行证一直在给公司使用 ”
“我这样胆小慢热的人,需要别人千百次的主动和回应才愿意相信那是真的。”
“我走遍这个城市的所有角落,眼睛里挤满老人们的身影,唯独没有父亲的脸庞”
“每一次痊愈好像都是为了 ...
《瓦尔登湖》———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部散文集。梭罗从1846年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动笔写《瓦尔登湖》,1854 年《瓦尔登湖》最终出版。
梭罗本人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他更坚定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态度和决心。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几乎都有着大自然的影子。《河上一周》就是他和哥哥约翰一起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航行了一个星期后,通过整理整个行程而写成。类似的作品还有《缅因森林》《科德角》等等。
在梭罗的诸多作品中,《瓦尔登湖》可以说将大自然的影子刻画得淋漓尽致。《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1845年至1847年这两年零两个月的湖畔生活的点点滴滴。
梭罗在书中说到:每一代人都在嘲笑老式样,而又虔诚地追求新式样,没错,我们都在乐此不疲地追求的快节奏生活方式,而不屑于去体会慢生活的美好,这也使得我们见见脱离了原始的本真,日渐空虚。
《瓦尔登湖》看似只是记录了梭罗两年多来的日常生活,但其中夹杂着梭罗对各种事物的感悟与思考,有对文学作品的思考,有对生活本真的探求,有对艺术的享受等等。有人曾问梭罗:我很好奇你怎么不攒钱,你 ...
《外婆的道歉信》———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外婆的道歉信》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书,它讲述了家庭、亲情、成长和原谅的故事。
七岁的爱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会埋伏在雪堆里吓唬邻居,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基本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下,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一边,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就算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她得罪过的九个邻居。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渐渐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都更加精彩。
《外婆的道歉信》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书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段关系。
文字摘抄“如果你不喜欢别人,那他们就伤害不到你。”
“如果你摆脱不了坏事,就必须用更多‘好料’去盖过它。”
“外婆说,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死亡最强大的力量不在于它能让人死去,而在于让留下来的人不想再活着。”
“人们喝酒是为了忘记那些难受的事情,对 ...
《活着》———余华《活着》是一部深刻而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对福贵一生的描写,涵盖了多个层面的深刻分析:
人性的坚韧与顽强:小说通过福贵的艰辛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坚韧和顽强。在面对家庭的破碎、失去亲人、生存的压力和政治的迫害时,福贵没有屈服于困境,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一次次地战胜困境。这彰显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力量和对生命的珍视。
历史的洪流与个体命运:通过福贵的一生,小说将个体命运与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风云相交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时期的社会动荡对福贵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突显了个体在历史巨变中的无奈和辗转反侧。这种历史与个体的结合使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对整个时代的见证和反思。
家庭关系的脆弱与坚韧:小说通过对福贵家庭的描绘,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福贵失去了父母、妻子和孩子,他的家庭在历史的洪流中岌岌可危。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失散与重逢,展现了家庭关系在历史变革中的脆弱与坚韧。
对生命的思考与尊重:小说通过对福贵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在困境中,福贵对生命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动。小说通过福贵的坚守,呼吁人们在困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