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小小的火》伍绮诗-“献给那些在自己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点燃星星之火的人。”

《小小小小的火》———伍绮诗


《小小小小的火》是华裔作家伍绮诗继《无声告白》后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伍绮诗构建了一个井然有序的乌托邦——西克尔高地。

西克尔高地是一个信奉秩序、与人为善的社区,这里的价值观是相信周到的规划、人人真正平等。西克尔人追求的是一丝不苟、体面正派和完美主义。规划者的理念更加梦幻,他们想把西克尔高地打造成一处遗世独立之所,与其他鱼龙混杂的社区比起来,这里应当是肮脏浊世中纤尘不染的云上之巅。
然而,世上并不存在铜墙铁壁的乌托邦,既然渔人能误入桃花源,那么意外自然就会瓦解西克尔高地。

伪善
理查德森一家是西克尔高地的典型代表。理查德森先生是辩护律师,理查德森太太是报社记者,夫妇俩的工作体面而高贵,为人优雅而正派。他们坐拥两套房子,有四个孩子,除了小女儿伊奇性格激进暴烈,其他三个孩子都完美继承了理查德森太太的中规中矩。

理查德森太太在西克尔高地生活了一辈子,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为他人着想。她的父母每年都会参与各种慈善募捐,因为作为精英阶层,他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为不太幸运的人出谋划策、提供帮助。于是,理查德森太太将家里闲置的一套房屋出租。她将租房这件事看作是自己的慈善之举,希望廉价出租联排别墅是在做好事。

鉴于西克尔高地的华贵定位,理查德森太太对房客的要求也比较挑剔,她只愿意把房子租给那些没有得到命运眷顾的好人。这种心理原本无可厚非,雪中送炭也确是好事一桩,可理查德森太太是怎么定义“好人”的呢?她心中的好人是心地善良并值得她回报以善良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些好人需要对她的善意心怀感恩。

外来客米娅有幸得到了理查德森太太的垂青,成为了她的房客。米娅虽是单身母亲,但作为艺术家,她不仅谈吐文雅,还把女儿珀尔教育得彬彬有礼。

米娅收入不稳定,除了出售摄影作品,她还需要在餐厅打工。理所当然的,理查德森太太对米娅展现了善意,她雇佣米娅为自己打扫屋子,不容米娅拒绝。

米娅并没有窘迫到需要这份工作,更何况珀尔和理查德森家的孩子是朋友,雇佣米娅无疑是一个不成熟的决定。然而,理查德森太太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微妙的尴尬,全然沉浸在自己一厢情愿的善举中。

理查德森太太所谓的善意,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说到底其实是来自潜意识里那份自视甚高的傲慢。所以,当老同学拒绝了理查德森太太的无理要求后,她犹如受到了冒犯。

理查德森太太的心中有一本账本,一桩桩记下的是她的善举,一件件树立的是她的美名。在她有需要的时候,这些善举最好能得到回报,她也有权要求回报,但无论是当她施舍善意还是要求回报的时候,别人都无权拒绝。

这种带上了功利性的善举,是一种伪善,是一种优越感,是压在他人肩上的一笔债。

对立
米娅是西克尔高地的异类,她把墙壁粉刷成不同的颜色、别出心裁地创作、不按规则出牌。总之,她丝毫不受规则约束,生活虽然谈不上安稳但足够随心所欲,并且没有因为不够“体面”而产生心理负担。

这让循规蹈矩的理查德森太太对米娅的看法很矛盾。她既看不懂米娅的作品,也无法认同米娅的生活方式,但却被米娅的不拘一格吸引。不过,这种矛盾很快就因一桩抚养权争夺案而不复存在。

米娅的朋友贝比迫于无奈遗弃了自己的孩子,收养这个孩子的恰好是理查德森太太的朋友麦卡洛夫妇。当贝比重拾抚养能力之后,抚养权之争便拉开帷幕。

在这场斗争里,有三种对立。

第一种对立是理查德森太太和米娅的对立,也是贯穿全书的对立。理查德森太太和米娅无论是性格还是价值观,都南辕北辙,她们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和人生选择。

理查德森太太习惯于按部就班,她虽然也曾有过破茧的冲动,但生长环境让她趋于选择务实的生活选项,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于她而言是无用的,实用主义和稳定才是正确的追求。她的生活就像她所撰写的报道,一本正经且毫无疏漏,可终究逃不过平淡无奇和沉闷无聊。

当随遇而安的米娅出现,理查德森太太心中沉睡多年的冲动开始复苏,但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了她的桎梏。米娅不再是她眼中知恩图报的好人,而是一个窘困的可悲之人,是以扰乱秩序为乐的人。因此,她一改往日不爱挖掘新闻的形象,以帮好友争夺抚养权为借口,费尽心思调查米娅的秘密,甚至不惜为此打破常年遵守的规则,并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是非观。

我们讨厌一个人,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我们自己的缺点,有时候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曾经被我们放弃的东西,看到了我们已经失去的另一种人生。

第二种对立是阶级的对立。米娅和贝比,两个四处流浪的无产阶级,既没有体面的工作,也没有稳定的收入,贝比连律师费都承担不起。理查德森和麦卡洛,居住在富人区的精英阶层,优渥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对这场抚养权之争志在必得。

虽然贝比借助舆论给麦卡洛夫妇制造了压力,但阶级的力量依旧是压倒性的,在各种资源上,麦卡洛夫妇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第三种对立是种族的对立。贝比是来自广东的华裔,她的律师是一位义务请缨的华裔。麦卡洛夫妇则是土生土长的西克尔人,他们的律师是理查德森先生。

作者伍绮诗也是华裔,她的两部作品都毫不避讳地涉及了种族问题。本书里,所有的角色都在努力打破种族主义的藩篱,西克尔高地也是宣称没有种族歧视的社区,但伍绮诗正是通过这种表面上的美化,痛斥美国社会里隐形的种族歧视。

芭比娃娃里没有亚裔娃娃,少儿图书里关于中国人的形象还停留在留辫子的清朝。更能体现种族主义根植人心的是,当贝比败诉、偷回孩子后,麦卡洛夫妇依旧打算收养中国孩子,因为即使亲生父母有朝一日想要回孩子,中国父母的败诉率最高。

其实每个人都有种族歧视,但每个人都假装自己没有种族歧视。

燎原
理查德森太太平静无波的生活中有两簇不安定的火苗,一簇是小女儿伊奇,一簇是米娅。

伊奇是早产儿,理查德森太太害怕伊奇身上潜藏着某种早产儿的生理缺陷,害怕被人说三道四,更害怕自己安稳的人生被伊奇烧毁,因此对伊奇的管教格外严苛。压迫,要么带来绝对的顺从,要么招致强烈的反抗。伊奇显然是后者,她说:“我不是你们的傀儡。”

伊奇只是一簇将熄未熄的小火苗,理查德森太太尚且可以掌控和压制,令她真正不安的是米娅。米娅才是那簇会引起火灾的罪恶之火,会将她笃信的生活美学付之一炬的星星之火。

为了预防“火灾”,理查德森太太揭下了伪善的面纱,她强迫米娅搬走。但出乎她意料的是,米娅的出现,让伊奇心里那团想要挣脱束缚的小火苗更加雀跃了。

因为米娅,伊奇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权利打破规则,有机会逃离樊笼;因为米娅,伊奇发现自己不再是家人眼里的“疯子”,而是一个同样有着优点的孩子;因为米娅,伊奇从孤僻变得开朗。

米娅的不告而别,让伊奇备受刺激。同时,敏感而聪慧的伊奇很快意识到,是自己的母亲一手造成了米娅的离开。混乱的情绪之下,伊奇放火烧了自己的家,踏上了寻找米娅的旅程。

米娅点燃了伊奇,伊奇点燃了生活。这把火,烧掉了奢华的房子,也烧掉了理查德森太太的乌托邦。灰烬之下,埋葬的是充满了虚伪和冲突的过去。

米娅给理查德森家的每个人都留下了一张照片。象征着理查德森太太的那一张照片里,有一个有缺口的鸟笼,鸟笼里只剩一根金黄色的羽毛。关于这张照片,连理查德森太太自己都迷惑不已——她究竟是那只逃走的鸟,还是那个残破的鸟笼?

理查德森的房子烧毁了,西克尔高地还完好无损地存在着。这里有无数幢相似的房子,有无数个相似的乌托邦。有的人在房子里过着知足常乐的日子,有的人挣扎着想要逃离。

我们大多数人都和查德森太太一样,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选择正确的立场、与正确的人交朋友并建立自己的乌托邦。同时,我们又总是忍不住设想,如果当初选择了另一条路,是不是就会拥有另一种或精彩或宁静的人生。可是,不管怎么选,我们都会有遗憾,都会后悔当初有些事做了或是没做。

查德森太太的可悲之处不在于她放弃了一种可能更为精彩的人生,而在于她既没有勇气冲破樊笼,也没有勇气坦然面对已经失去的东西。所以她才会嫉妒米娅的潇洒自由,才会压制伊奇的离经叛道。

伍绮诗在扉页里写道:“献给那些在自己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点燃星星之火的人。”

其实,这本书也可以献给那些对自己的过去泰然处之的人。因为每个人心中本就有一簇星星之火,它既能照亮坚定寻梦的人,也能反噬缺乏勇气的人。


获取TXT:《小小小小的火》电子书

获取epub:《小小小小的火》电子书

获取PDF:《小小小小的火》电子书

获取mobi:《小小小小的火》电子书